当前位置:摩登录>亲子>幼儿>

幼儿园数学作用

幼儿 阅读(2.48W)

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小学数学打好基础、激发孩子的兴趣等。

幼儿园数学作用1

幼儿数学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孩子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到简单的数学运算,为小学数学打好基础。

但是幼儿数学活动也不能过于程序化,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倡情景式教学,多互动多鼓励,寓教于乐的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幼儿园数学作用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根据孩子独有的特性,“教具”便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和老师所说的知识点相比,教具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孩子更愿意先接受教具。

所以,教具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想要把幼儿教育做好,我们必须重视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选择和利用。

幼儿园数学自制玩教具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当我们去逛超市的时候,我们总会在儿童玩具区看到一些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的场景。然而,我们很多家长却限制孩子玩玩具,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整天玩玩具,以后的学习会受影响。

2、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由于儿童年龄的限制,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及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学好数学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为啥要学数学。

首先学数学是提高一个人生活能力的需要。在生活中,你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以适应物品交换的需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那么在商品交换中就可能被人哄骗,吃亏上当。计算能力,是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数学。

学数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思维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开设的课程当中,数学课是一门主课,所占用的时间和讲授的内容都非常多,足见其地位之重要。

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改变和利用自然为我所用。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学数学也是为了培养高尖端科技人才的需要。只有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才能在未来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总之,学数学既是自己生活的需要,也是思维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学好数学不仅会促成自己人生的发展,而且对国家和民族都会有重要贡献。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学感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所以游戏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生活化,越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学完成质量也越高。

2、简单化,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局限在具象化阶段,越简单具体孩子越容易理解学习。

3、趣味化,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尽量让游戏有趣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可操作性,游戏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物、玩具等,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引导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幼儿数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1、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1)目标

a、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b、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c、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d、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2)教育要求

a、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b、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c、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d、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e、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f、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3)指导要点

a、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b、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c、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2、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目标

a、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b、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c、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d、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e、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教育要求

a、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b、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c、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d、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e、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f、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g、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h、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3)指导要点

a、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b、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c、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3、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1)目标

a、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b、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c、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d、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e、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2)教育要求

a、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b、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c、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d、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e、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f、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g、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h、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指导要点

a、《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b、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c、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d、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4、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1)目标

a、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b、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c、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d、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教育要求

a、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b、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c、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d、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e、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f、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g、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h、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3)指导要点

a、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b、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c、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5、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目标

a、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b、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c、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2)教育要求

a、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b、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c、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d、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

什么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涉及到的明显的数学方面的内容有: 1——10数字的认读、书写;1——10的分解与组成;物品的点数、一一对应、排序、找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时间的初步认识;货币的初步认识等等。

一节数学教育内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制定要以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可分为教育目标、情感目标等;目标的制定要以幼儿情感发展目标为重;

2、活动重难点:活动重难点的确定以活动目标为依托,结合本班大多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

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经验(认知、情感等)准备;

B、教具准备;

C、幼儿操作材料准备;

4、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设计要以目标的制定为依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考虑到多数幼儿的发展需求,又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环节的过渡要顺畅、自然;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是和孩子们一起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成长;教师的介入不要过多,也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真正的主人是孩子们,要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幼儿园数学作用 第2张
  

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有:

第一、数学与儿童数学概念的早期发展

第二、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

第四、不同类型和结构化程度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幼儿园各类内容的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第六、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与渗透

第七、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扩展资料:

数概念——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

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中班: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c、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幼儿园数学作用2

幼儿数学学习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数学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反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3-6岁幼儿有必要学习数学吗,他们应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如何支持他们学习数学?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要不要学习数学

3-6岁幼儿要不要学习数学?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是因为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数学可以发展幼儿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幼儿认识世界

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它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数概念的产生来源于人们记录和分配物体数量的需要,图形概念来源于人们刻画物体形状的需要。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幼儿会在生活中获得大量与数学有关的感性经验,也会遇到各种各样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树叶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家里来了几位客人?我要穿多大的鞋子?这

些积木是不是可以全部放进盒子里?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幼儿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和感知,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体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乐趣。

3、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经验并不是数学,数学是对生活经验的抽象理解。以“基数”为例,幼儿早期就具有对数量感知的先天能力,但这种能力只是对物体数量多少的笼统感知,与数无关。

在此基础上,幼儿通过学习计数建立起数和物的直接联系,即通过计数数出“3只皮球”“3个人”“3朵花”,然后又在计数的过程中不断地比较、归纳;

进一步建立了“所有数出来是‘3’的物品都可以用‘3’来表示”的理解,这时的数开始脱离具体的事物,不再是“3个人”“3朵花”,而是反映事物数量属性的“3”。

学会用数来表达数量的多少,需要在头脑中经历从现实原型到数概念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正因如此,学习运用数学的语言和逻辑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家长认为教孩子数学就是教孩子数数或数运算,甚至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去学小学数学。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学内容适合幼儿学习呢?

1、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

幼儿学什么取决于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教育诉求,其背后则是人们对数学本质及其数学思想的认识。

我国学者提出,数学学习应发展的数学思维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其中逻辑推理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尽管这些思维的提出是针对中小学的,然而无论哪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从思维的角度看都具有相同的诉求,所以对幼儿也是适用的。

例如,幼儿在回答“3+5=?”这个问题时,会将3块积木和5块积木放到一起,然后重新数一遍,这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是幼儿了不起的成就。

各个国家在幼儿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要求上虽然有表述和分类上的差别,但其具体内容差异并不大。

例如,《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确定幼儿早期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数与运算、代数、几何、测量、统计与概率;英国制定的《儿童早期基础阶段课程标准》里的'数学领域内容包括:数数、计算、几何、空间与测量;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集合与模式、数与运算、几何与空间、比较与测量。由此可见,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数数和数运算。

幼儿园数学作用 第3张
  

2、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

幼儿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学习的数学应是最基础的,这些基础的数学内容回答了“数学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因而也是最本质的。

例如,幼儿学习测量并不是学习用现成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而是学习用积木、小棍等自然物进行测量;

理解一个量与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分割、替换、逻辑相加的过程,进而形成对测量单位、测量单位大小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这些关于测量本质内涵的理解可以为将来学习分数、函数打下基础。

如果将数学学习形容为建一幢高楼,幼儿学习数学就好比是给高楼的地基打桩,楼的高度和稳固程度取决于桩的质量。

如果家长一味追求数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过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教给孩子,他们只能囫囵吞枣、照猫画虎,就好比跳过打桩直接盖楼,对后续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是最基础的数学内容,也存在内在的逻辑结构,这是由数学知识的特性决定的。

例如,幼儿只有对基数有一定理解之后才可能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只有对图形有一定认识之后才可能产生对图形间关系的理解。家长需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内容。

幼儿园数学作用 第4张
  

3、学习内容具有生活性

家长应为孩子选择与其生活关联密切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学习。

一方面,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最初的有关数、量、形、空间、模式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另一方面,只有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学习用数学的方法和思维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改造并加以分析、整理和组织,亲历从现实世界到数学抽象的转换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幼儿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关于物体形状的感知经验,这时候,家长可以把一些相关形状的物品拿出来让孩子比比看,这些形状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也可以将这些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孩子用手触摸,说一说摸到了什么形状的物品,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物品;

还可以画出一些图形,让孩子找出和图形形状一样的物品。由于对先前物品有了感知经验,幼儿能更为有效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物品形状和图形的联系,逐步形成图形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推理,经历从物品的具体形状感知到图形的抽象认知的过程,数学思维自然得到了发展。

如何支持幼儿学习数学

幼儿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然而,有些家长虽然知道幼儿学习数学很重要,却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开展家庭数学活动,帮助幼儿积累学习经验经验离不开活动,幼儿的数学学习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研究表明,家长围绕数学内容与孩子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例如,摆放餐具可以学习对应和数数;衣物的收纳涉及分类、匹配;购物时可以认识货币;旅途中可以认识交通工具、地图;积木游戏中可以感知积木的形状、排列规律;躲藏游戏中可以学习空间方位、空间大小、距离等。

总之,家庭生活内容丰富,家长可以借助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随机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

1、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亲身实践和主动探索

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抽象水平的逻辑来自于动作水平逻辑的概括和内化。让一名3岁的幼儿给4根长短不同的小棍进行排序,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幼儿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序列的概念,他需要通过不断地两两比较,才能排出序列。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有些尝试是错误的,从而逐渐找到有效的策略,比较的次数也会随之减少。

到后来,他能找出最长(最短)的小棍依次往下排,这说明他知道了拿出的小棍与前面找出的小棍有序列关系。

而当幼儿理解了这种序列关系后,无论从哪一根小棍开始,都可以准确地进行排列。可见,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做”和“悟”的过程,“做”是“悟”的前提。

家长可以利用杯子、积木、小棍、瓶盖等常见材料,和孩子一起操作,引导他们体验数、量、形等方面的内容。

幼儿园数学作用 第5张
  

2、保持同频思考,提高支持策略的有效性

成人支持策略的有效性决定了家庭数学活动的质量。引导幼儿数学学习的策略有很多,如提问、讨论、示范、评价、鼓励幼儿表达、总结、联系经验等,怎样使用策略才有效?

在上面提到的认识图形的案例中,如果只是给孩子一些物品玩,他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经验,如好看不好看,干什么用,硬的还是软的等;

但当成人提出“它们的形状相不相同”这个问题时,幼儿的感知就会关注到物品的形状,进而产生对形状特征的比较、分析、归纳。在这里,成人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其产生了有关感知形状的数学意义。

那么,当孩子不明白的时候怎么办呢?家长可以把两个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说:“看,它们是一样的形状,都是圆的,你还能找到和它们一样的吗?”家长通过示范帮助孩子理解形状。

可以看出,家长使用策略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和幼儿保持同频思考,从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幼儿思考的逻辑,知道幼儿的困难在哪里,从而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和鼓励幼儿。